灵活的C2B2C模式明显更具优势。为了解决买卖双方的信任问题,新的潮流电商平台们捋起袖子,做起了防伪鉴定。
在这个模式下,平台扮演撮合中介和真伪人。卖家把货寄给平台,由鉴定中心统一检验,给潮物打上“防伪全家桶”:鉴别、扣、包装盒和胶带,再统一发货给买家。
先走这条路的,是大洋对岸号称“把鞋当”的平台StockX,在国内,脱胎自虎扑球鞋交流版块的得物APP,将这门防伪生意发扬光大,借着闯进了潮流转售的快车道。
鉴定这个环节的出现,让得物在货源与价格这两个敏感要素上拿到了优势:
1)货源。得物卖家分为、经销商、扫货商和个人几大类目。大官方进驻有限,后面几个才是供货的主角。
以交易量大的球鞋为例,硬通货阿迪、耐克,有大量货源集中在经销商手里。中国大的运动鞋服零售商滔博,八成收入来自卖这两个牌子。所谓的“扫货商”,其实就是潜伏在朋友圈里的各种代购和黄牛,说到抢**、囤尖货,没人比他们更在行。
得物把这些人全数招安,货品归到同一个购买页面下,用户买到的北卡蓝AJ来自正经鞋贩还是野路子倒爷,平台*费口舌辩解,只要确保鞋上有得物鉴定中心专属的防伪四件套,就能说服潮人们大方付钱。
2)价格。代购黄牛在国外免税或者“黑五”抢货,相当于7-8折拿货,按市场价9折出售也有得赚。滚动更新的出价体系,也能倒逼卖家无法在一些款式上坐地起价。于是,在得物上不仅能找到难买的包包,还可能比其他地方价格更低。StockX的创始人也透露过,平台上的球鞋有95.25%低于实体店零售价。
对于校服和发型都整齐划一的学生来说,能够彰显自己潮流品位的就剩下了鞋子。有供职于Nice的鉴定师感叹:现在不少年轻人穿鞋不摘防伪扣,好像就是球鞋的户口。佛失去了它,球鞋就成了。